现场 | 未来教育的方向——中美教育论坛的干货!
10月29日,北京阅读季重点活动:青豆书坊中美教育论坛在北京世纪莲花大酒店举行,论坛邀请了影响世界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乔安娜·法伯和茱莉·金以及《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的作者兰海,《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青豆书坊首席培训师朱芳宜等中美专家。专家们就当前世界的亲子教育和未来的教育方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分享了许多的干货!
中国亲子关系的三个数据
朱芳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1980年以来对全球亲子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青豆书坊在十年前,把这本书引进到中国,同时拉开了中国父母注重亲子关系的序幕。青豆书坊和今日头条合作,对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读者进行多维度的采集,采集了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的几组数据。
第一组是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占比,女性占比是男性的三倍之多。近些年来,男性的比例也在不断的提升,一方面由于很多爸爸意识到自身的角色在成长过程当中的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妈妈的学习和改变也会促动爸爸们愿意参与进来。
下一个数据是关注亲子关系的年龄分布,31到40岁年龄段的父母最注重亲子关系,这些父母是 80后,他们的孩子年龄大概集中在6岁或者是6岁以上,排在第二位的是41岁到50岁,他们的孩子大概已经集中在青春期。很有可能因为学习生活或者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在亲子沟通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很多家长试图通过沟通来帮助解决,改善亲子关系。
而地域的分布上,则和亲子沟通关注程度相关性较小,我们能够初步得出,整个中国的父母正在觉醒这一结论。
乔安娜和茱莉:接纳、合作和惩罚
乔安娜·法伯:我的家里有很多的书,有很多家教的书,儿童心理学的书,还有教育类的书,因为我特别喜欢读书。我小时候很爱读书,这些书家里到处都是,我在纽约读书,我有很多机会练习我的技能,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在真枪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家教应该是轻车熟路,这是我本身具有的能力。后来我的丈夫和我决定要来检验一下信心,后来我们有了三个孩子,天天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一直跟他们在忙碌。这是我怎么样学习到家教家庭,这时我才知道真的很难,这是一个一天要工作24小时,一个礼拜要工作7天的事业。我发现,孩子们,的能量确实像飓风一样的,而且他们的逻辑也像飓风一样毫无规律可以寻找,这跟我原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最好的帮助孩子的方法就是能够接纳他们的情绪。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当他们的情绪是负面的时候,你要接纳他们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大家都不喜欢负面的情绪,你可能想把他们一脚踢开。我们并不想让这个负面情绪再强化。我的大孩子是男孩,他在玩积木 42 36456 42 15288 0 0 4250 0 0:00:08 0:00:03 0:00:05 4250时候他的弟弟靠近他,我发现他在护着自己的积木。我跟他说“给小宝宝一块积木”,他不想给,我说“跟他一块玩,你跟他玩,弟弟会很高兴,你看他已经爬过来了”,他推孩子,宝宝就哭了,我说你“怎么回事,把弟弟给伤了”,这样的情绪是很糟糕的。但是作为家长,你总是能够有第二次修补的机会,同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我可能会有更好的应对的方法。当宝宝靠近积木的时候,我的大孩子保护积木,说“不要靠近”,我问他:“你在做很喜欢的事情,宝宝靠近的时候,我们能做一些什么?”这时候他把他的积木放在桌子上,我跟他说:“你看,你已经找到了方法让你的弟弟很高兴。”对我来说感受他们的情绪刚开始为什么很难接受?因为我知道他肯定会推他的弟弟,这是错误的,对孩子来说,他的情绪如果被接受的时候,他会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茱莉·金:孩子还是非常依赖我们的,他们需要通过我们的这种表现和说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认同,他们向我们表达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需要接纳,这样的话其实也是在言传身教,让他们去尊重别人的感受。当孩子们有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感受被大人接受之后,他们其实会有一些非常好的表现,比如说他们的注意力会变得更长,他们在考试当中会做得更好,而且和他们的老师和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同辈都会玩得更好,而且他们对于传染病也会有更大的抵抗力。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际的例子当中,就是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认可去接纳、认可他们的想法。
茱莉·金:第一种寻求合作的方法,是一种娱乐性而不是命令性的感觉。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可以让这种小动物一样的图画,我们把它想象成它是可以说话的,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小孩说,这有一双袜子,他说“我感觉好冷,空荡荡的,我需要脚进来”,小朋友就喜欢穿袜子了。
乔安娜·法伯:这时候小朋友会感觉袜子在跟他说话而不是妈妈和爸爸跟他说话。比如说当孩子玩积木的时候,有两个孩子在玩积木,我们需要其中一个孩子把这个积木收到袋子里面去,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我这个袋子好饿,喂饱我,把这些积木都放进来喂饱我”,这个孩子会觉得这个袋子跟他说话,我愿意把积木放到袋子里面去。
下一个工具是我们怎么解决问题,分四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对抗。第一步就是要接纳他们的感受,这个我们一直都在谈,我们应该要去向他描述问题,非常简单,非常简洁的描述问题,可能会问一问他的感受。
乔安娜·法伯:最后我们可以一起来选择我们双方都喜欢的解决方法。
我的孩子两岁半,当时是冬天,有一天是他的弟弟在地上爬,哥哥在室内骑单车,我说“你要小心一点,你不要碰到他,会压到他的手指,你再骑单车我就要把单车收起来”。当时我的大孩子非常生气,还在骑,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他并不知道这样可能会伤害到他的弟弟,当时我的解决方法是,我跟他说,“我说我可以看到你非常喜欢在这儿骑单车,你弟弟又喜欢看你骑单车”,首先第一步我们接纳他的感受。第二步我来描述问题,“问题是我现在是担心单车轮可能会压到你的弟弟的手指,或者是脚趾”。第三步我说“我们需要想出一些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跟我说,“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骑”,他就把单车调个头,到另外的区域去骑,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帮助我的孩子,他才两岁半,他自己能够想出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是激发了他的想法。我当时知道我的两岁半的孩子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非常开心。
在他两岁八个月的时候,他就知道怎么样去到这个马桶去上厕所,当时我非常的高兴,因为我一直想要他学会去马桶上厕所。然而几周以后,他失去了兴趣。便盆对他不再新奇。他会在玩耍时捂紧裤裆,坚持说自己“不用上厕所”!我当时让他自己拿东西打扫地毯,因为他尿在地毯上了。最后我们想出一个方法,当时我跟他说,“我们要想一个办法”,他没有说任何的东西,我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后来我就说“我给你一个非常友好的提醒”,因为他每一次都说,你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跟我说,我就会听。他说他会使用地板清洁剂,我说即便你会用这个,问题也不会解决,我说你可以穿尿布吗?后来他向房子里看一看,他就看到有一个小的绿色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他说要那个绿人来提醒说“小孩子要尿在马桶里,不能尿在地毯上”,后来他就说我们来试一下这个方法,最后我们把“妈妈提醒孩子”“孩子清洁地板”“孩子穿尿布”三个方法都推翻了,而是接受最后一个方法。然后我们把纸条贴在冰箱上,冰箱上有这样一条标语就是他要尿在马桶里,他不想去马桶,每次我会把雕像放在他旁边,装作小雕像说话,跟他说你要去马桶尿尿,不能在这里。这时候他就非常听话,去到洗手间里面尿,所以那次以后我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小雕像,一看到这个雕像他就知道去马桶,不随地大小便。
还有最后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讲的。有两个兄弟在一起,有一个大儿子一个小儿子,小儿子两岁,大儿子当时给他的父亲做了一张生日卡片,两岁的小孩当时想去把纸抓下来,当时大的推了一下小的,打到了他的头,当时他们的妈妈说,“我知道他现在在烦你,但是你不能这样打他,他是你的小弟弟”,“我才不理呢”,他就跑到自己的房间把门狠狠的关上,妈妈走上来说我这时候要练习我们课上学的,她说“我知道你很生气,跟两岁的孩子一块合作很烦,我们确实需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大孩子很生气,他不理妈妈,根本不愿意想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这么说的,我们把弟弟锁在狗笼里,他说的时候特别高兴特别开心。第二个方法还没想出来。
茱莉·金:第三个方法我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工作,第四可以把自己锁住工作,第五个他可以在外面玩,第六他可以看彼得潘,我们要保留哪些删掉哪些?
乔安娜·法伯:首先不能锁在狗笼里,先划掉。选择第二个我不去推他了,妈妈听了他的话,他愿意提供自己的想法了,他拿这张纸写下这些内容,当我们如果惩罚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打他,或者把他关在房间里,如果在房间里或者被关禁闭的时候,他会想什么?他会想我应该更爱我的弟弟,我们有更多共同遗传的基因,会这么想吗?不太可能,他会想这个很不公平,我讨厌他,他总是把我做的东西毁坏了,妈妈总是站在他的一边,妈妈好坏,这就是他的想法,所以如果我们换一种做法会是怎样?如果我们想象我能够想到一个办法,妈妈不会生我的气,妈妈会很自豪,我们采用一种具体的方法技能,如果我们采用替代的方法,我们就是以身作则来告诉孩子,以建设性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有一些挫折,我们需要去想办法解决,我们下一次要采取一些什么样更好的办法。
茱莉·金:所以即便你的孩子成人以后,你用惩罚的方法,你没办法治服他,力量上不如他们。你用惩罚方法很难治服他们,他们的坏的行为在你的影响力之外会出现,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能够跟孩子建立起这种关系,这样你才能聆听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想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未来是什么?如何让孩子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兰海:首先我们来看这样的几组数据,第一组是20和47%,牛津大学教授得出来的结论是20年之后现在的工作有47%会消失,就是超过一半的人会失业,孩子面临的未来是什么样?第二个数字65%,20年以后可能有65%的工作岗位都是现在我们并不知道的,如果您的孩子现在6岁,20年以后他要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世界的环境。最后一组数据,45%和55%。这组数据代表,当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在座的,我们每个人来到工作职场的时候,我们发现实际上使用到或者是说我们被评价的综合能力当中,只有45%的源自于学校学习的那些可用标准化测试出来的结果,可能是我们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物理化学成绩,而55%源自于我们出生到今天我们身上所拥有的所有其他的基础的能力,它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还有特别重要的就是自我认知。倒回去20年,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想过互联网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倒回去三年,没有人想过知识可以变成一种经济,在中国如此迅速的发展。未来呢?所以这是我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未来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两个月之前人民日报发表重要的文章,说中国已经开始变化,我们已经从追求物质幸福,我们的生活已经从保证生存要转向我们在追求精神幸福,我们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问题来了,什么是精神幸福?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我们不知道,我身边有非常非常多的人非常高的工资,非常高的工作强度,我问他你幸福吗?他说我来不及思考我是不是幸福。
今天带来的第三个问题,是烦恼,你烦恼吗?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烦恼,你们每一个家庭,你打开一户家的门窗,你问他说,你在意孩子的什么?心理健康,然后接下来问他,如果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他上奥数,一个是让他参加一个什么都不学就玩的夏令营,你只有一个选择,你的孩子现在在读小学五年级,马上面临小升初,这个答案是什么?应该是奥数吧,大家都在点头,所以知道到做到中间千差万别,现在的我们正在追赶这个距离。很多人都问:我们家孩子晚上不睡觉怎么办,我们的孩子玩手机怎么办,我们的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我们的孩子挑食怎么办,这些所有的烦恼都是父母的烦恼,父母拼命想解决的问题是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却说我们想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但是孩子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孩子的烦恼真正的和我们想要帮他们的是一样的吗?
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在意的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考虑的是自己的需求,我们要的那个东西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赋予了孩子的名义之后让一切变得那么的美好,实际上曝露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第一个定界限,尊重是需要界限的,独立是需要界限的,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界限的。第二,我们需要养眼光,我喜欢周洲她们机构的名字,有养,眼光真的需要养,当父母有眼光有格局的时候,当我们手上钱多了,我们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大家知道过去三年,中国向美国申请高中的激烈的程度、竞争的程度特别惨烈。但是我会发现大量的父母,当他们有经济上的自由的时候,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要给孩子选什么,有的人甚至说,不让选的日子很幸福,现在一点不开心。第三要练身手,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带着孩子一步步成长,不要只给孩子目标,我们听到所有的父母都在跟孩子说,下一次你要做到最好,其实孩子想的是妈妈你能告诉我怎么做才是最好?
所以当我们只会给孩子提目标的时候,曝露的是什么?曝露的是我们真的不会,我们需要学方法,最后一点特别重要的是修正一种心态,这个是最难练的,因为外部的世界变化太大了,我们信息量这么发达,怎么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让我们每个人的心态能够始终如一,没有绝佳的方法,我认为只有当我们的眼光越来越好,我们的界限能够立得住,我们的办法变得更多了,我们的心态就会好。所以这可能是父母也是每一个教育者需要修炼的一个话题。
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我们教育现在最核心的到底是什么?
劳伦斯·科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过去,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有创新,要能够有创造力,我们最尊敬的人都是那些能够创造产业创造就业的人,这些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所以不能让每辆火车走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也不知道未来的火车会走哪一个方向,生命中所有的活动中,应该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创新的能力,还有能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够有灵活应对的能力,我想人工智能不完全能够替代人类的情感,替代人类所特有的游戏的能力,但是某一天可能会替代一部分,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
兰海:其实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觉得孩子们可能要面临的不仅仅是AR、VR的时代,也许有些东西是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但是我们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只有和人性本身关联最紧密的东西才是不会被替代的,你要说能力,以下几个能力可能是亘古不变的,第一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个是学习的能力,因为其实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学习,世界变化这么快不会被淘汰的一定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但是学习能力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还有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这不仅仅指人,我们的树我们的草我们的天空我们的空气,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怎么和周遭的一切相处很重要。
往期精彩阅读
微信编辑 | 赵博磊
编审 | 张佳怡